读书是功利性的吗?


  • 2月19日,一则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陈宏友的视频在各个网络平台上流传。视频中陈在庐江县一所中学演讲,而据网友整理,陈说出了诸如“北大是美国大学在中国的附中”“成绩好的人最好要找外国人结婚生子,这样可以杂交出更好的精英”“学生们读书就是为了钱”“金钱就是一切”等等言论。

这些言论实际是根据网络平台的各种视频、图片、文字碎片整理的,因讲座现场没有完整进行录像,只根据网上流传的视频片段暂无法完整还原和认定当时陈宏友讲座所说的全部内容。因此陈到底说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今天只写一点对读书和功利性的思考。

在看到这个热点新闻时,我的反应是,读书就是功利性的。于每个个体而言,读书绝对是非常功利的。不管是读书带来的阅历,带来的劳动技能的提升,带来的素养,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因此通过读书的功可以带来个人的利。而结束教育过程后,在付出体力、脑力劳动换取报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协助了劳动价值的产生,也就是说我认为除非不吃饭不喝水一动不动,那么人在进行每一种行为时都会产生对社会的功利。即便是最简单的购买食物,也是用交易的方式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了获得购买所需的货币人们便会去工作,而一旦进行工作便会多多少少创造价值,为社会多元化、正常运转贡献力量。对于个人而言,通过工作获得了应有的报酬,金钱也好社会地位也好,这些便是教育带给其的功利,便是功利性的;对于国家而言,施行教育,再使用教育后的人才才能发展,自然也是十分功利。

综合起来,便是读书有很强的功利性,只是一个人们愿意使用读书后的劳动能力创造多少无偿劳动价值的问题。欢迎讨论。